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靶向仿生纳米药物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

发布者:朱文博发布时间:2025-07-08浏览次数:14

论文作者:尚云凯,指导教师:姚静教授

所属学院:药学院,二级学科:药剂学

 

01 导师说 

 

  为突破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核心科学难题,该论文提出LAP阻断策略实现TAMs胞葬抑制效应,以构建快速且高效的免疫激活网络反应,矫正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增效肿瘤免疫治疗。论文系统阐释了基于Rubicon蛋白的LAP阻断后TAMs抗原呈递效率提高和STING通路激活的分子机制,这些细胞生物学机制的阐释对后续STING通路相关的免疫治疗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在两种肿瘤模型中验证了治疗的有效性,为新一代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和启示。另一方面,当前TAMs靶向技术不足严重制约着TAMs胞葬抑制与调控领域的发展,是相关前沿研究领域中的难点问题。论文创新性地联合生物仿生、多维自组装纳米技术构建智能药物递送系统PC-CW,该系统利用米根霉孢子细胞壁(CW)的肿瘤细胞生物屏蔽效应削弱肿瘤细胞的竞争性摄取,同时借助CW的生物伪装触发TAMs对其的主动吞噬,突破了TAMs精准靶向递药的时空异质性壁垒,从生物智能仿生角度为针对TAMs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破局思路,亦为智能制剂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独特视角和有效解决途径。

 

02 作者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硕士刚入学的时候,我年少轻狂且不知科研的艰难,给自己定下了远大的目标:要发好论文,影响因子要到20。然而,称量时洒落的试剂、失手打碎的细胞计数板和制胶时忘记插的“梳子”无不告诉我:小伙子,你还嫩得很,差得远!在一次一次的挫折中明白诸位师兄师姐的不容易,也不止一次的想过,达到学校的毕业要求就可以了。课题进展不顺利的时候,戴老师为我思虑颇多,曾让我换个稳妥的课题。我很心动,但也总有那么几分不甘,别人行我为什么不行?别的课题能行,为什么这个课题就不行?于是,我带着不甘和当初的“轻狂”继续出发,虽未实现最初的目标,但所幸最终的结果不是太坏。回首来时路,科研中、生活上,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和诱惑使我们不自主地脱离最初的目标,但不忘初心的那份坚持终将带给我们成功的甜美。“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副对联,送与正在拼搏的各位同仁。

 心怀感恩,行稳致远。正如鲜花的盛开离不开泥土的哺育和雨露的滋润,大树的茁壮离不开阳光的温暖和园丁的辛劳,我的成长离不开导师的谆谆教诲、忘我奉献。在药大时,觉得自己组里仪器不够多,学校平台仪器预约难;后来才发现,组里几年前的仪器清单是好多课题组仍在建设的目标,学校的平台建设已经相当完善。感恩导师为我们提供的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和科研思路上的循循善诱,生活中的关怀备至;感恩同学的无私帮助、家人朋友的默默支持,这些都是我成长道路上的阶梯。行稳致远的路途离不开遇到的那诸多美好,那些温暖的力量让我的步伐更加坚定和从容。一句“心怀感恩,必将行稳致远”与诸君共勉。

 

03 博士论文简介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为主要病变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为其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并伴随整个病程,与Ritchie关节指数和疾病活动评分等直接相关,但目前尚不清楚胆碱能神经功能降低是否/如何参与RA的免疫应答异常。蛋白瓜氨酸化是RA发生发展过程中打破免疫耐受的关键驱动因素,瓜氨酸化蛋白及其抗体可在RA疾病症状出现之前十年出现,与局部炎症程度呈正相关。然而,胆碱能神经功能减退与蛋白瓜氨酸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尚不清楚。

我们通过检测和分析RA患者和胶原关节炎(CIA)小鼠胆碱能神经功能和蛋白瓜氨酸化水平,体内外考察胆碱能神经功能不足对蛋白瓜氨酸化及其关键酶——肽基精氨酸脱亚氨酶(PADs)表达的影响,发现RA患者和CIA小鼠的胆碱能功能与滑膜蛋白瓜氨酸化程度呈显著的负性相关,胆碱能神经功能或α7胆碱受体(α7nAChR)活化不足与激活分别增强和减弱蛋白瓜氨酸化,且α7 nAChR活化不足加速小鼠CIA发生,加重疾病症状。机制研究表明,胆碱能功能减退选择性导致α7 nAChR活化不足,增强特异性蛋白-3及其下游PAD4表达,加速蛋白瓜氨酸化和RA发生发展。

 

学术成果

  吕长军博士现就职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致力于抗炎抗肿瘤免疫方向的中药药理学研究。面对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免疫微环境,他从临床患者病情出发,聚焦神经因素对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发现了一系列新现象、新机制和多种天然产物的新活性,助力于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的防治,对于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疾病进展的防控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5年,主持及参与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优秀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5项,入选2023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C档)。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Cancer Letters、Redox Biology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1篇,获选2024年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抗炎抗肿瘤免疫药理学研究领域已形成特色鲜明的研究体系。